校园文化

+

名师风采

赵仁杰

竹材工业化利用的开拓者

——记木材科学与技术学科顾问赵仁杰教授

 

近年来,以科技和效益为推动力,我国的竹产业得到了迅速发展,已初步形成了一个由资源培育、加工利用到出口贸易的新兴产业,并与花卉、森林旅游、森林食品一起,成为我国林业发展中的四大朝阳产业之一。特别是竹材人造板系列产品和机制竹浆造纸的发展,标志着我国竹产业已经跨入现代工业化利用的新阶段。赵仁杰教授长期从事竹材的工业化利用研究,率先在国内开发了竹帘胶合板和复塑高强竹帘胶合板等产品,主持和参加了多项科研项目并获多项奖励,在竹材的工业化利用方面有突出的贡献。

长期以来人们习惯于采用木材加工制品,而木材的生长周期较长,由于大量采伐,我国的森林资源日益减少。在这种情况下,赵教授将目光投向了资源丰富的竹子。竹子的生长周期短,一般两三年就可以成材,而且自然繁殖能力较强,成材后通过合理经营可以永续利用。由于竹子径级小、削度大、中空壁薄,使竹材的加工与利用受到限制,千百年来一直停留在手工制作日用品的落后状态。能否“以竹代木”,以科技作为支撑,充分利用竹材,将竹材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,促进竹材的工业化利用,这是赵教授多年科研的重点。为此,他开始了艰难的技术攻关,并且瞄准了市场潜力较大的建材行业。赵教授是那种认准了就一定要坚持付出努力的人。当时科研条件艰苦,经费不足,赵教授就自贴费用,带领课题组成员四处寻求合作的企业,克服种种困难,终于使我国第一块竹帘胶合板和复塑竹帘胶合板问世。

竹帘胶合板由于其幅面大、不变形、强度高、刚性好、易脱膜、表面光滑、性能稳定、经久耐用等优点,很快打入市场。建筑、运输等行业纷纷采用它做模板、车厢底板和集装箱底板。第一个与之合作的湖南洪江市竹胶合板厂在投产过程,仅一年时间就从濒临破产的企业一跃成为新型企业,几年时间就发展成为洪江市的利税大户、建设部模板定点生产厂家和省农产品加工业的十大“龙头企业”。江西省铜鼓县永宁建筑材料责任有限公司评价:“此项目的开发,对国家创税,对当地农村致富,尤其对保护森林资源和生态平衡,起到了无法用资金衡量的作用。” 竹帘胶合板推广投产后,在社会上好评如潮,一大批竹胶合板厂企业相继涌现,遍布于我国各个竹产区,据中国模板协会竹胶合板专业委员会2006年的普查统计,全国现有竹胶合板模企业470家左右,拥有850条生产线,实际年产值达到96.9亿元,已经初步形成了一个产业,产生了巨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。

天道酬勤结硕果。通过不断努力,长条竹木复合地板、径向竹篾帘复合板等系列产品相继问世。径向竹篾帘复合板等系列产品是对竹材高效加工利用的一种新方式,同时也为目前尚难进行加工利用的中、小径竹材开辟了工业化利用的新途径。赵教授与同行们研制的新型竹质人造板系列产品,取得了7项科研成果,15项国家专利,有5项成果被列为国家科委、国家林业局的星火计划项目和重点推广项目。其中有5项成果获得省、部级科技进步奖,赵教授曾先后荣获全国优秀林业科技工作者、有突出贡献的模板专家和省农业科技工作先进个人等称号。同时他还出版了5本专著与教材,发表论文50余篇,1993年享受政府特殊津贴。

教授并不满足于某项技术成果的取得,而是身体力行,想办法将其及时转化为生产力,促进国民经济的增长。在成果推广中,他坚持“从工厂的整体规划、车间的工艺设计、技术传授、人员培训、试生产指导、直到达产达标”全程服务的原则,为许多厂家解决了生产过程中的各种技术难题。同时,还采用“基地+农户+工厂”的生产模式,不仅使企业获得良好的经济效益,而且使竹农通过对半成品的加工获得可观的加工增值效益,帮助解决农村的剩余劳动力就业,一根毛竹通过科技打造,其价值可增值5倍,竟然变成了农民脱贫致富的金竹,大大推动了山区经济的发展。

作为一名科技工作者,赵教授觉得自己还有很多事要做。他如今年近古稀,本可以歇歇脚了,可是并没有就此止步,还在继续着自己的科学研究,培养博士生、硕士生,参加各种学术活动,担任一些企业公司的专家顾问,帮助解决技术难题,担任中国模板协会竹胶合板专业委员会理事长工作,推动行业的健康发展……当前,国家对竹产业的发展非常重视,21世纪的竹产业应该坚持可持续发展的道路,合理利用竹类资源,综合考虑竹类资源的社会、生态和经济效益,加强对竹子综合利用技术的研究,努力使中国竹产业长期保持世界领先的水平和地位。为此,赵教授又将目光瞄准到竹材的生化加工利用这一全新领域,进行竹原纤维纺织产品的开发研究,用纯天然的竹原纤维纺织出布料。

作为我校木材科学与技术学科顾问,赵教授心系于学科建设,积极寻求学科建设发展的新路子,新策略。他认为学科建设要重点抓好两个方面:一是科研成就,二是人才造就。

学科建设的重点之一是抓科研,出大成果。以前木材科学与技术学科的科研重点是木材人造板工艺,由于我国的森林资源贫乏,木材供应紧缺,必须寻求其他途径来缓解木材供需矛盾。赵教授认为科研的一个重要方面是非木质人造板的研制开发,另一个重要方面是模压木质型材的研制开发。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,农业剩余物较多,除了“以竹代木”外,还应该考虑农业剩余物的加工利用,比如稻草、秸秆等。学科要办出特色,必须要有大的课题与项目,必须争取大的奖项,才能提高知名度和影响力,要努力争取在短期内成为国家重点学科或重点实验室,建立博士后流动站。

学科建设还要上两个大舞台:一是要上国内外的学术大舞台,要在国内国际学术会议上有我们的声音,在重要刊物上有大量论文,不断扩大影响。二是要上国民经济的大舞台。木材科学与技术学科属于应用学科,要把科研成果有效转化为生产力,形成国民经济新的增长点。只在实验室里做课题、写论文,不能形成生产力。目前国内科研成果很多,但真正转化为生产力的不到30%。赵教授在科研选题时始终本着从生产实际出发的原则,并努力使科技成果转化为生产力,满足生产发展的需要。

学科建设的重点之二是造就人才,通过教学与科研造就人才,特别是大师级的人才。教学上不能满足于让学生掌握新知识,更要使学生掌握科技创新的方法。鼓励学生既要学习书本知识又不要迷信书本,大胆质疑,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动手能力,教师要将生产一线中得到的新知识传授给学生,学生通过实验操作中锻炼科研能力。赵教授非常重视学生的科研能力和创新能力。他在给学生课题前,自己要做大量的准备工作,经过缜密思考,提出一个大的方案来,而后让学生进行研究。许多学生因此受益,毕业后在科研方面很快独当一面。同时学科建设还要注重教师整体水平的提高,对于有发展潜力的中、青年教师要适当减轻教学工作量,保证其有充足的时间和精力从事科技攻关,否则学科建设很难跃上一个新台阶。

采访过程中,赵仁杰教授总是以平和舒缓的语气娓娓道来,那些学习、工作和生活中的众多经历,已经成为他人生的一种积淀,一笔宝贵财富。从事教学、科研几十年,他兢兢业业,坚持不懈,取得了许多成果和荣誉。但他不骄不躁,始终保持着一种淡薄名利的平和心态。他认为作为一名共产党员,坚持实践“三个代表”重要思想,永葆共产党员先进性,才算不忘入党的誓词;作为一名人民教师,教好书、育英才才是自己的天职;作为一名科技工作者,出成果、促转化、创三大效益责无旁贷;作为一名老年知识分子,发挥余热,服务“三农”、服务社会也是应尽之责。他正是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和不懈努力来诠释这一切。

           (来源:《中南林业科技大学报》2007年5月25日第311期,作者:刘金环